“现在,很多书吧、酒吧、咖啡厅,已摇身变成复合型餐饮终端,他们销售啤酒、起泡酒,提供轻食,有时还会做一些小型的演出和讲座。很受年轻人喜爱”吴启华指出。“进口啤酒的精品化其实一直在进行,福建以前也有不少以精品啤酒为主的终端餐饮店,但由于业态单一,很难支撑。但当酒吧、咖啡店、书吧与精品啤酒、起泡酒、葡萄酒结合,生存概率则会增加。这些复合型终端有的是网红店,有的店主本人就是网红,有粉丝号召力。他们时不时开展一些收费的主题活动,客户体验感很好。同样,精品化的进口啤酒、精酿啤酒被年轻人喜爱,无疑也与这些终端门店相辅相成,成为店家与年轻人产生共鸣的重要媒介之一。”
原百威英博区科罗娜品牌经理的行业观察者耿梁也持相同观点:以1664和福佳白为例,这两个品牌在国内各个渠道已持续进行了多年推广和渗透,有一定品牌度和一定数量的忠诚消费者。他们以前局限于在酒吧、精酿啤酒吧铺货,现在铺货渠道已扩大至商超、餐饮店等。其次,产品的品种数量在增加,比如1664增加了不同水果味,福佳白也推出了听装。这些都让他们的销量得以增加。
耿梁则表示:据我观察,市场对1664与福佳白的进口量增长率,应该比进口啤酒平均增长率好几倍。
平行货干扰,进口啤酒市场还需要加强管控
众所周知,不少酒商停止销售进口喜力,在于其价格透明没利润。
“喜力啤酒这些年在福建市场很火爆,去年有许多经销商囤货,但没想到因为平行货大肆涌入,供求关系失衡,价格倒挂,致使很多经销商亏本甩货。”有业内人士指出。
“喜力下滑除了串货干扰,还有就是企业大了,反应速度下降了。此外喜力产品给经销商的利益驱动变弱了,我认识有经销商投入2000万资金,一年滚动几次下来才赚二三百万。”泉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商如是说。
“喜力今年销量减少,在于今年卖喜力的人少了。而销售其他品牌的酒商却越来越多了。但由于品牌众多,就呈现出碎片化形态。”程升说道。
然而,随着品牌度的日渐增强,1664、福佳白等进口啤酒如今也出现了大量平行进口货。耿梁认为:大量平行货入市,如今已经成为推动该品牌度大涨不能忽视的力量。
那么,1664与福佳白会否步喜力后尘,因平行货泛滥而变成零利润品牌?对此,耿梁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品牌方对平行货的打击力度:倘若他们把授权行货的价格放下来,平行货的量自然会回到正牌进口商处。但如果其价格跟平行货价格差太远,则有可能重蹈喜力的覆辙。
但武永磊表示:从现在看来,这些新晋品牌的路子跟喜力相差不大。“我每周都能收到许多国外‘倒爷’销售平行货的邮件,1664、福佳白、超级波克位列其中。我感觉进口啤酒的市场似乎没有管控,这也是我一直不敢贸然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。”他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