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五月受邀前往德国参加“亚太柏林周”,从德国一路自驾,不仅尝遍了德国各地的名酒,更是开到比利时,来了一场修道院啤酒探访之旅,遂了由来已久的心愿。钱锺书说“鸡蛋好吃,但是没必要知道下蛋的母鸡。”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,这句话搁在精酿这儿,是错误的!
Sainte-Sixte
从德国进入比利时,跳过首都布鲁塞尔,直接驱车来到了一个叫Vleteren的小村,这里有一家名叫St.Sixtus的修道院,酿造世界上的也是神秘的啤酒——W12。
比利时修道院啤酒探访之旅
跟着导航沿着大片的农田,开到修道院门口,因为周边环境看着太过普通,所以会犹豫是不是开错了路。直到看到一个男子正下车往小路上走,就问他“Are you here for the beer?”。对方大笑,大声回答说:“Of course! And you too!”我也大笑起来。
修道院是进不去的,小小的院落,清雅的砖墙,只能在外面看看想想。买酒品酒是在修道院对面小树林中的餐厅,人很多,各种年龄段的都有。S.S修道院出产三款酒,每款来一样。按说应该由浅入深,可我实在等不及,于是首先喝的就是W12,果然神品!入口绵密顺滑,风味细腻优雅,酒色丰润,洋溢着幸福的滋味。对面一桌的两位老人家看我喝的一脸陶醉,举杯向我微笑着问好,老太太还指着面前的冰淇淋小声说:“You should try.”我以前尝试过把冰淇淋球加到帝国世涛里,味道很棒,增加甜味和顺滑感,酒体也更厚实。不过W12我还是想喝原味儿的。
比利时修道院啤酒探访之旅
来了肯定得买酒。之前关于买酒之难已经有了太多的传闻,我也试过,听不懂修士说的荷兰语,那就只能到现场来试试运气了。结果,运气还真是好!进去用餐的时候餐厅里说每周这天是不卖酒的,结果用完餐出门的时候,刚好看到服务员在墙上贴一张A4纸。虽然看不懂,但机智如我当然会多问一句,结果:修士酿多了些,所以今天临时有卖。赶紧排队,围观群众也很机敏,有人撂下刀叉就赶了过来,队伍很快就排了老长。每人限买两盒,每盒含两瓶酒和一个杯子。我们俩人排了两次队(真是不好意思啊,看在真爱的份上),买下16瓶,后来人肉背回来10瓶,送朋友2瓶,剩下的都在家里的酒柜里存着呢。至于那8个酒杯,就是另一个故事了,容我下次再讲。
一句话,Sainte-Sixte修道院是精酿界的扫地僧!
Westmalle
第二站来到西麦尔,它家的双料、三料都是同类酒中的经典款,国内也很常见,看来商业化做得很成功。修道院坐落在一大片农田和小树林的中间。停车在外,沿着林荫道一路走,在午后时分很是惬意。远远的看到一个修士骑着自行车,慢悠悠地消失在树林深处,很有历史感。修道院里没看到有人,所以我们推门而入,一直走进内部的院落。它的面积比Sainte-Sixte修道院大多了。草地和回廊整齐、宁静,还有一片小墓地,安葬着在这里去世的修士。我们正愉快的漫步着,突然眼角的余光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在晃动,斜过头看去,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修士在窗口向我们挥手,看表情是示意我们离开。然后就看到他从楼上下来,走到我们身边,小声说“You can’t be here.”,然后领着我们从侧门出去了。不知道Trappist这一支的苦修士们日常生活里是不是需要“禁声”,但愿不要因为我们扰了他们今天的修行。
比利时修道院啤酒探访之旅
修道院的侧面就是酒厂,和修道院一墙之隔,空气中满是麦芽的味道。我们没有贸然进去,所以看不到酿造设备,只看见外面的空地上很多的酒桶(是keg,不是barrel)。沿着林荫道原路返回,再往外走不多远到一条马路。马路的对面是西麦尔的餐厅,面积很大,旁边的停车场也很大,附近镇上的居民很多都有每日来喝上几杯的习惯。我们点了三款酒,除了常见的双料、三料,还有只在修道院销售的Extra,一般只做修士们自己饮用。双料、三料都比国内喝到的更顺滑新鲜,Extra则单爽很多,但依然香味丰富,适合夏日畅饮。